苏打是Soda的音译,化学式为Na2CO3。它的名字颇多,学名叫碳酸钠,俗名除叫苏打外,又称纯碱或苏打粉。带有结晶水的叫水合碳酸钠,有一水碳酸钠(Na2CO3·H2O)、七水碳酸钠(Na2CO3·7H2O)和十水碳酸钠(Na2CO3·10H2O)三种。十水碳酸钠又叫洗濯苏打、洗濯碱或晶碱。
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或细粒,易溶于水,水溶液呈碱性。它有很强的吸湿性,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而结成硬块。十水碳酸钠是无色晶体,室温下放置空气中,会失去结晶水而成为一水碳酸钠。无论十水碳酸钠还是一水碳酸钠,加热都会变成无水碳酸钠。碳酸钠很稳定,受热不易分解。遇酸能放出二氧化碳:
Na2CO3+2HCl====2NaCl+H2O+CO2↑
碳酸钠溶液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氢钠:
Na2CO3+H2O+CO2====2NaHCO3
在三种苏打中,碳酸钠的用途广。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,是玻璃、肥皂、纺织、造纸、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。冶金工业以及净化水也都用到它。它还可用于其他钠化合物的制造。早在十八世纪,它就和硫酸、盐酸、并列为基础化工原料——三酸两碱之一。在日常生活中,苏打也有很多用途,比如它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,在蒸馒头时加一些苏打,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。
食用小苏打
性状:
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,无臭、味咸、易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,水溶液呈微碱性。受热易分解。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。
联合法制纯碱
以下资料由我公司友情提供,我公司常年销售纯碱,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工作。
早在1872德国人Schreib就提出循环法制碱的设想: 从重碱母液中分离出氯化铵,又从氯化铵母液中分离出重 碱,使过程循环进行。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盐,又杜绝了 蒸氨废液的生成。 1947年荷兰人Reinders和Nicolai研究了循环法相图, 为循环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 1937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总结了国内外制碱的 经验,在如何解决氨碱法缺点的问题上作文章,提出了 联合制碱法的工艺流程。
【中国美食用纯碱的原因】
为什么中国人不怕碱味将纯碱应用在肉食持水方面呢?大抵也有两个原因:
,中餐以筷子文化为主,进食时用餐者会用筷子夹取所需的食物,厨师裁切肉食为迎合要求,要尽可能地将肉食裁切成小块,即“丁”“丝”“粒”“片”“条”等,如此细小体积的肉食,添加少量的纯碱就能轻易地取得效果。
第二,当纯碱的使用量恰当时是根本察觉不到纯碱的味道的。
不过,到了后来,中餐也停用纯碱了。是不是有了更好的材料可以不用纯碱呢?倒也不是,而是国产纯碱的品质并没有满足食品的要求。
您好,欢迎莅临瑞德胜化工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